雅昌艺术网 |艺术家网首页 | 论坛 | 博客 | 艺搜
 
 王树洲
 http://wangshuzhou.artron.net/
 
  搜索:
 
远近太行
 
作者:王树洲  发布时间: 2014-11-27 17:41:44
 
 

  编者按:曹操有诗云,“北上太行山,坚哉何巍巍!羊肠坂诘屈,车轮为之催。”作为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的地理分界线,太行既有险峻奇之美,又有由于气候原因而形成的丰富的植被,是绝佳的摄影胜地。生与斯长于斯的王树洲,跋涉太行山水四十余年,积年累月,他的作品深入骨髓地展示了太行山的美。


  王树洲:1951年出生。1987年毕业于沈阳鲁迅美术学院艺术摄影系,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。坚持拍摄太行山,已出版摄影作品集《太行石韵》、《守望太行》等。几十年来,依次使用海鸥双镜头相机,禄来66相机,哈苏503CW相机进行拍摄。


  



  “我从拿起相机至今已有40多个年头了。在这40年的摄影历程里,从记录、报道摄影到拍摄太行山人物、风情,再后来的太行风光拍摄,我从未离开过自己的家乡太行山。”


  与太行山的生命水乳交融


  我的故乡是太行山脚下的一个小村镇。每天早上一起床,站在当院仰望北方,就会看到晨曦中的红红崖壁,似乎紧贴着我们。所以说,我是沐浴着太行山风,吸吮着太行乳汁长大的,从小对太行山就有着一种相依之情。我小小年纪就跟着父亲、母亲在山里劳作。永难忘却跟着母亲在山坡上采药、挖野菜,跟着父亲在山里凿石、砍柴,推着装满柴火的独轮车汗流浃背地在窄窄的山路上苦苦行走的经历。


  太行山,铭刻在我的心里。


  70年代,我参加工作去了文化馆,拍摄了大量的记录性图片。80年代初,我将视角转入对太行山百姓生活的拍摄。适逢改革开放,各种鲜为人知的照片扑面而来。我领悟到摄影不单单只是记录场景,它也可以传达心声、寄托情感。在那十多年的日子里,我成年累月地爬山涉水,早出晚归。足迹踏遍南太行的山山水水、村村寨寨。有感而发、有情必至地拍摄下一张张熟悉的面孔和难忘的瞬间。90年代初,我从拍摄太行山人生存状态转入对太行山水的关切。开始沉迷太行山那巨大的色块和朗然的线条,追逐太行山浓墨重彩、淡然迷蒙般的神韵。


  



  “熟悉拍摄环境是为实现”天时地利“,靠猎奇和运气的摄影很难摆脱平庸。要拍摄出独具特色的太行山风光作品,不建立自己的摄影基地,单凭”蜻蜒点水“、”走马观花“式的摄影方法,靠一时的新鲜感,瞬间视觉刺激,是很难摄取太行的真邃、领悟太行神韵的。”


  日积月累辛勤耕耘


  我背着沉重的摄影器材沿着太行峡谷的山涧古径、石壁天梯,不知走了多少路程,春夏秋冬,晨昏暮霭,风中、雨中、雾中、雪中,来来回回,反反复复,几趟、十几趟、几十趟,一走就是几十年。每次走近陡峻的绝壁,刀切般的沟壑,盘旋的天梯,都会有一种发自心底的呼唤和超乎寻常的精神震颤。


  犹记得2004年冬天,太行山上一场罕见的大雪,我们一行五人踏着过膝的雪原爬上海拔1200米高的太行山村八里沟。我们在大雪中奔跑、跳跃,一边观赏大山的神韵,一边寻找拍摄角度。但因山雾浓重,能见度低,未能拍出理想的效果。于是我们在山里一直等了四、五天时间。直到一天下午,太阳突然从雾中显现,大山在阳光下露出强健的躯体,峭壁和远山瞬间披上一层浓重的红、黄色彩。处于阴影中的树挂也抖擞精神,在云海的簇拥下显示出自己的骄姿。太行山的云海平时很难见到,只有雨雪过后,气压变化才容易出现。那时,山间升腾起浓浓云雾,时聚时散,翻滚飘动,变化万千,大山浮在其间,如若仙境。我拿起相机,非常兴奋地拍摄了无数个难得的画面。


  很多人认为我在太行山拍照有经验,会预测天气变化,知道云海出现的时间、方位……但他们那里知道其中的真正奥妙,只有常年奔波于大山之中,与大山朝夕相处,与大山心心相印、习习相通,才能领悟个中道理。


  



  “大山对我特别样眷顾,除了几十年的养育之恩外,在摄影上它更是赐予了我无数恩惠。将那些在拍摄中难以见到的景物光顾于我。”


  四季都有别样风情


  每年春、夏、秋、冬的典型季节和风、雨、雾、雪的特殊天气我都会到太行山住一段时间,去寻找与自己心灵对应并能产生情感的创作时机。大山对我特别样眷顾,除了几十年的养育之恩外,在摄影上它更是赐予了我无数恩惠。将那些在拍摄中难以见到的景物光顾于我。诸如:“龙水梯”雨后清晨点射光下的云影浮现;“小井”山后大雪中神秘云雾呈现的抽象山体和暮色梯田中涌动的蓝雾;“潭头”峡谷深处山洪、云海、飞瀑;“九峰山”大雾中突然显现峡谷奇峰;“张沟”峡谷晨霭中云海卧浮,远山金光显露;“关山”多次出现奇山异云……


  我喜欢在夏天或者冬天去太行山拍摄。大都选择在雨中、雾中、雪中等特殊天气。太行山的苍凉、凝重在这些特殊气氛下才能得以展现。雨雾中的太行神秘、幽静,是一幅烟云笼罩水墨般的画面,似云非云,似雾非雾,浓淡虚实,扑朔迷离;云海的出现使太行更加奇异,山涧升腾的云雾会突然集聚成滔滔云海,气势磅礴地覆盖脚下的群山,在峡谷中,无声无息地翻滚飘动……大雪中的太行浑莽、端妆、皑皑白雪,铺天盖地,峡谷气势如虹,峭壁顶风傲雪,白雪遮掩下的赤壁似铮铮铁骨。在这万簌静寂的世界里,整个心灵都被净化了。


  



  “即便是遇到波澜壮阔的云海和苍茫的雪原,我也会强迫自己改变过去单一使用广角、标准镜头的习惯,换取长焦距镜头,将更典型、更精彩的画面拉过来。”


  发现局部的“情趣”


  太行山的特殊地貌决定了它拍摄的难度。站在悬崖峭壁面前,视觉冲击力极强,但一拿起相机,常感觉画面平平。由于高山对阳光的遮挡,很难拍到清晨和傍晚低色温下那山体呈现的黄、红色调。站在高处俯视,是一览无余的大场景,缺乏气势;站在山角下仰望,只是一面山墙;沟壑间长年的烟岚、雾蔼直接影响画面的清晰度……我曾经竭尽全力地远离别人的后尘,把相机对准他人尚未发觉的角落,去寻求自己拍摄太行的思维模式和方法、技巧,在拍摄太行过程中,我也逐渐地形成了自己的影像特点,我试着去发现局部美的能力,更加注重观察景物中那些“精彩”细节,在画面中寻求“情趣”。在构图上强调简洁、严谨。即便是遇到波澜壮阔的云海和苍茫的雪原,我也会强迫自己改变过去单一使用广角、标准镜头的习惯,换取长焦距镜头,将更典型、更精彩的画面拉过来。几十年来,我坚持采用方画面构图。对方画幅的把握,实际上也是锻炼自己对景物敏锐的观察能力。因为方画幅构图,必须精雕细刻,构图严谨,才能拍出作品的内在精神。也是我几十年追求和形成的影像拍摄特点。


  对我深爱的太行,还有很多想法,还有很多未能如愿的作品,我会继续努力,继续爬山,会一如既往地延续拍摄下去。

 
(新闻来源:《大众摄影》)